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男,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5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 …
名人名言
出自于《诗经.秦风.蒹葭》原文及朗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读节奏划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 …
您好,为您提供坚持文案短句干净如下:1.坚持,是一个过程,一个持续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只有早起的人,才会遇上同样早起的人;只有前行的人,才会遇上同样前行的人。3.坚持不一定成功,但不坚持一定不会成功,并不是井里没水,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是放弃的快。绝境中坚持走下去才是正确的选择,哪怕你知道不行,至少你做了就不后悔 …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两句话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表达了词人欢快愉悦的心情。“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两句 …
原诗如下: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译文如下: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关于带月字的古诗有: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2、 …
浙江吴兴人。陈果夫之弟。早年赴美国留学。1926年任蒋介石机要秘书。1928年参与组织复兴社。后与陈果夫组织中央俱乐部,长期主持中央调查统计局。1933年与陈果夫建立中国农民银行。抗日战争爆发后,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曾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立法院副院长。1949年去台湾,1950年旅居美国。1969年回台湾,从事文化研究。1925年9月回国, …
1、《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2、原文: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1、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3、赏析: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4、“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