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为“曾”。曾:同“层”,重叠。
古代曾和层是一个字,就是“曾”,可以表示重叠的意思。后来出现分化,才有了上面一个“尸”、下面一个“曾”的字。意义是重叠的房屋,即两层的房子。诗中的“曾云”并不是“云层”,而是重重叠叠的云。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原文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如下: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荡胸生层云应该是层,为一层一层的云。如果是“曾"原来有云现在没有云了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进一步写泰山景色及望岳感受。
“曾”同“层”。“决眦”,张目极视。见山中浮云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归鸟投林还巢,时已薄暮,仍目不转睛,故眼眶有似决裂之感。这样望的出神,这种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以及感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