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简写10个字

嫦娥奔月后,羿思恋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月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做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

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时,元肖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

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顾下令禁喊元宵之事,元宵用面,除江米米面外,还有年糕粮面、黄米面等,馅则有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的“白子汤元”,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的绿皮汤圆

元宵节的由来有两种1是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文帝登基以后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当时还没有佛教西来,道教也还是散存于各类多神教,而“太一神”就是当时最重要的神祗,因此正月十五这个日子就非常重要。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