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拼音:bèi)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箭袋,引申指具备、完备。备(繁体)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意是谨慎。谨慎是有所戒备的表现,故引申指准备。整合后有完全、周遍的意思,如:完备,备受欢迎。又指具有,如具备;引申指配置,如装备。
解释:
1.具备;具有:德才兼~。
2.准备:~用。~足原料。~而不用。
3.防备:防旱~荒。攻其不~。以~不时之需。
4.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军~。装~。
5.表示完全:艰苦~尝。关怀~至。~受欢迎。
6.姓。
组词:
预备[ yù bèi ] 预先安排或筹划;打算。
防备[ fáng bèi ] 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
完备[ wán bèi ]准备齐全。健全;齐全
详备[ xiáng bèi ]周详完备
贮备[ zhù bèi ]是指贮存备用。
备耕[ bèi gēng ]为耕种做准备工作。
bèi第四声,
准备,预备,备份,
备,普通话读音为bèi,“备”的基本含义为具备、完备;引申含义为预备、准备;设施,如设备、装备。
在古文中,“备”通“惫”,表示疲乏;困顿,如疲惫。
备,最早见于甲骨文。从人,備(bèi )声。本义为谨慎、警惕。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