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己过”意思是时常反省自己,检讨自己的过错。主要体现了儒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中心思想,告诫了人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
所以我们只有沉下心来,正视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通过弥补这些不足来获得更好的成长。
遇到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人固然也有错,但是可以从自己出发想想自己是否能做得更好。这样,久而久之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变得更加趋于完美?而这是不是正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的呢?
人生漫长,做过很多事,有的合情合理,中规中矩。有的就不那么完美,留有很多缺陷不足。
事过之后,我们常常反思一下自己所作所为,发现自己有过错的地方,及时改进,以免再犯。这就是常思己过,是一种美好品德,常思己过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人,是距离圣人越来越近的人。
就是经常反思自己的过错,目的是自律,自省
这首诗出自《格言联壁》。全诗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 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