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
2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 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鹤去楼空,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昔人”不是龙城飞将,是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费祎,延熙十六年(253年),蜀汉举行岁首大会,费祎喝得酩酊大醉,却遭到了降将郭循行刺而身亡。费祎死后,刘禅追封其为“敬侯”,并举行了国葬,来纪念这位劳苦功高的老臣。
传说死后的费祎化作了神仙,他乘坐着仙鹤经过了武昌,并曾在一栋楼里休息,而这栋楼便被后人们称之为“黄鹤楼”了。这段传说在许多的典籍中都有记载,《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龙城飞将指的是飞将军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表达了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