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刘禹锡被贬至安徽省和州。
经过:和州知县逼迫刘禹锡三次搬家,刘禹锡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写出了《陋室铭》。
结果:刘禹锡的《陋室铭》流芳百世。
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作于被贬至安徽和州上任时,具体为824-826年间。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虽然隐去了前句“君子居之”,但刘禹锡的真正用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陋室铭【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