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昌简介_王淦昌简介和事迹50字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出生,男,出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

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1930年王淦昌一踏进柏林大学的校门,就幸运地师从被爱因斯坦赞誉为“天赋高于居里夫人”的著名女物理学家迈特纳教授。


一天,王淦昌在一个报告上听到, 用α粒子轰击铍核会产生很强的贯穿辐射,


当时科学家将其解释为γ辐射。王淦昌对该结论产生怀疑,认为如果改用云室作探测器重复实验, 就有可能弄清这种贯穿辐射的性质。可惜,导师迈特纳始终未能采纳王淦昌的建议。


两年后,英国的查德威克按照王淦昌的设想进行实验,证明了中子的存在,轰动全世界, 查德威克由此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迈特纳听说后,主动来向王淦昌道歉。王淦昌说:“这不能怪您,是因为我没坚持自己的想法。”

俗话说,文无第一,两弹一星,每个人贡献都很大,没有“谁的功劳最大”一说。从23位两弹一星元勋做出的贡献来看,每个人的贡献都各有千秋,难分大小,其实,他们都是我国的时代英雄,应被国人铭记于心,这个也是具体的爱国主义,我们如今的便利生活,包括我们的和平环境,都源于他们所付出的辛苦,所以,不存在“谁的功劳最大”一说。

当然是邓稼先的功劳最大,因为他是一个为了我们国家的原子弹事业而奋斗一生的人,身带疾病还忘我工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一星的元勋,为中华民族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具大贡献,使中华民族的航天事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在航天领域成为强国。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