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假仁假义。
《诸葛亮吊孝》是古代传说故事,讲述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智谋之争。周瑜一气再气,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决定前去吊唁。
此歇后语为:诸葛亮吊孝一一装模作样。诸葛亮吊孝的典故来自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智谋之争,周瑜最终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决定前去吊唁。所以就有了这个歇后语:诸葛亮吊孝一一装模作样。
诸葛亮吊孝的歇后语下一句是“假仁假义”。
这个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周瑜吊孝的故事。在故事中,诸葛亮用计处处捉弄周瑜,让周瑜十分生气。但为了维持表面的仁义,周瑜还是带队去为诸葛亮吊了孝。因此,后人用歇后语“诸葛亮吊孝”表示假仁假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这种歇后语表达某人虚伪、假慈悲、伪善、奸诈等负面特质。
假仁假义。
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后,诸葛亮还非常惋惜自己的这位竞争对手,所以就前往东吴准备为周瑜吊唁,没想到诸葛亮看到周瑜的棺材后尽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哭了出来,并且亲自跪在地上为周瑜奠酒。不过江东人却说,周瑜是被你气死的结果你还来吊唁,分明不是真心,所以就有了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这个歇后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