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里仁”篇是儒家经典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仁的概念和实践。以下是“里仁”篇的一些节选: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没有仁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中。仁人安于仁道,智者知道仁对自己有利。”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喜爱人,才能厌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译文:孔子说:“富贵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方式得到,就不应该享受;贫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方式避免,就不能摆脱。君子离开了仁,怎么还能称为君子呢?”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爱仁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喜爱仁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厌恶不仁的人,即使是行仁,也不会让不仁的人侵害自己。”
这些节选展示了孔子对于仁的深刻理解和教导,强调了仁在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