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的拼音是yǎn。繁体:琰。琰的的意思是:雕饰的美玉。琰还指一种上端尖锐的玉圭,作为帝王或诸侯举行典礼时手持的礼器。还用来比喻美好品德。
出自《抱朴子·外篇》:崇琬琰于怀抱之内,吐琳琅于毛墨之端。意思是内心崇敬美好的品德,笔端挥洒出优美的诗文。
读音:y?n
释义: 〔琰圭〕上端尖的圭。
〔琰琰〕有光泽的样子,如“黛玄眉之琰琰”。
美玉。
组词:
翠琰 [ cuì yǎn ] 碑石的美称。
贞琰 [ zhēn yǎn ] 碑石的美称。
丰琰 [ fēng yǎn ] 高大的石碑。【出处】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爰降丝纶,克成丰琰。”
琰圭 [ yǎn guī ] 圭的上端尖锐者。古代作为征讨不义的符信。
瑶琰 [ yáo yǎn ] 本指美玉,亦指美玉的色泽。
康熙字典释义:【唐韵】【韵会】??以冉切,音?。【说文】璧上起美色也。从玉,炎,意兼声。【广韵】玉名。【韵会】琰之言炎也。光炎起也。 又圭之锐上者。【周礼·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注】琰圭有锋芒,为诛讨之象。诸侯有不善,使者征之,执以为瑞节也。又【冬官·考工记】琰圭九寸。【注】凡圭琰上寸半,琰圭琰半以上又半为瑑饰。 又人名。详前琬字注。
琰 yǎn 形声。从玉,炎声。本义:美玉名〔琰圭〕上端尖的圭。〔琰琰〕有光泽的样子,如“黛玄眉之琰琰”。美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