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件深刻的事,或人久久不能释怀,在你心里很难过,伤心!
耿耿于怀
gěng gěng yú huái
成语解释 耿耿;形容有心事。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怀。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
成语出处 宋 文天祥《贺前人正》:“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忘怀的事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事情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
出自《诗经·邶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释义: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意思是说不愉快的事情或极其牵挂的事情横亘于心中,久久不能忘怀排解。题目中问到的耿耿于怀,是一个在古代汉语语境很早便已经出现的成语,多用来形容人对于某件不愉快或很牵挂的事情,久久不能忘怀的状态。
意思是: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耿耿:有心事的样子
出自:《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例句:这些消息使他如骨在喉,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