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原著已佚,今本是由晋代王叔和整理成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10卷,计397条,载方113首,专论伤寒一类急性传染病;后者6卷,25篇,载方262首,以论述内科、外科、妇科等杂病为主要内容。
《伤寒杂病论》从辨证到立法,从立法到拟方,从拟方到用药,环环紧扣,形成了一整套辨证论治的原则。《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医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以前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体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促进了中药方剂治法的应用发展,被后世称为“医门之圣经”。
《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除重复的药方外,两本书共载药方269个,使用药物214味,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
伤寒病杂论是中医必学书。古代名医张仲景留下的著作。
1、《伤寒论》版本较多,通行本全文共三万五千多字左右。
2、《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张仲景书写的《伤寒杂病论》原文有五万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