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菩萨蛮_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这首词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词的上片寓情于景,写登台远瀣时产生的种种复杂 情感。前两句以虚笔写山河破碎的憾恨,后两句写对砟国的无限思念。下片以江水为喻,抒写抗金复国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这首词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善于通过具体景物烘托复杂的内心感受。暗示复杂的斗争形势,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含义深刻,耐人咀嚼。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

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况且中原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