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虞世南赏析_蝉古诗虞世南诗意赏析

虞世南用蝉托物言志,诗句分别描述了蝉的身体形状、蝉的生活习性、蝉的声音,但又句句烘托出虞世南淡泊名利的品行志趣,借蝉抒怀,物我互释,咏物的深意在于颂人。


首句“垂緌饮清露”,垂緌暗示高贵的身份,饮清露是生活的清和,贵和清的统一,正是在为后两句做铺垫;次句“流响出疏桐”把蝉声的传送形象化了,表达了作者对蝉清华的赞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诗人别出心裁,强调居高而自可致远。这也表明了本文的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慰藉,自可声名远播。

表达了诗人自傲自负、畅胸臆怀的自得与坦然。又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和清廉。

原诗:

《蝉》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释义: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虞世南的《蝉》一诗,表达了诗人自傲自负、畅胸臆怀的自得与坦然。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和清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