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意思就是:我这一生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言下之意就是突出知识的重要性,生命是有尽头的,知识却是无穷无尽学不完的。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知识和智慧是无限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和智慧是不现实的,人的身体是吃不消的!
那怎么办呢?
样样精通不现实,那就精通一样吧!世界上自古以来就有所谓的“专家”,而没有所谓的“通家”。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世界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任何人,只要有某一方面的专业才干,都应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如果因人不可能全部掌握世界上的知识智慧,就放弃努力,任由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自生自灭,那也显然是不现实的。人只要不死,则必须奋斗,只不过奋斗的幅度大小不同罢了。佛教主张自身不作为的修行,但饥饿时仍要化缘,仍要挨家挨户地去与奋斗的人们打交道。
所以,人生有漄,不问前程,过好当下,欢愉每一天,为后世留下可追忆才是正道。
我们都习惯赞赏“学海无涯苦作舟”、“愚公移山意志坚”,但这只是凡夫的看法,求道者不能苟同之。学问没有尽头,我们穷其一生执迷其中,也只能管窥一二,而我们的生命却很快到了尽头。这些所谓学问也只不过是众生的差别心念而已,并非大道之理。愚公意志虽坚,然以一己之力对抗造物,实在是以卵击石。从修道的角度看,凡是无穷无尽让人耗费精力、心力于其中的事物都是不能执迷的,所以菩萨才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从无穷无尽的苦海中抽身回来,爱惜自己的精气神。外求终是竹篮打水,内求才知心外无法。人的一生,红尘滚滚,也是无休无止,聪明人知道适可而止,止后而观,不受后有,乃至不随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