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翻译及注释_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注释课本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意思:鱼是我想要的。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是孟子。


原文节选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是:

鱼,是我孜孜不倦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日思夜想想获得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会选择要鱼而不是熊掌.

意思就是池塘的鱼,意思就是鱼是我想要的。延伸意思就是欲望。《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是孟子。

相关成语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词解释

1、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兼得”的倒语,同时得到

2、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重要,严重

3、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舍弃。取:选取。义:大义。

4、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6、如使人之所欲

如使:假如,假使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非独:不只,不仅

9、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丢掉

10、一箪食,一豆羹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11、呼尔而与之

呼:吆喝。尔,助词,无实义。与,给

12、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13、乞人不屑也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辩:通“辨”,辨别

15、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有什么益处

16、妻妾之奉

奉:侍奉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乏:贫困。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吗。

18、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19、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这种做法。已:停止,放弃。

20、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之谓:这就叫做。本心:天性、天良。

二、虚词用法

1、而:

①舍生而取义者也(表并列)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

③呼尔而与之(表修饰)

④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表修饰)

2、之: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助词,的)

②人皆有之(代词,指“是心”)

③呼尔而与之(代词,他,指“行道之人”)

④行道之人(助词,的)

⑤得之则生(代词,指“一箪食,一豆羹”)

⑥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于: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介词,比)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对于)

4、以:

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有不用也(连词,表目的,用来)

②以伤先帝之明(连词,表结果,以致)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介词,把)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⑤愚以为宫中之事(动词,认为)

5、则:

①则凡可以得和者何不用也(连词,那么)

②得之则生(副词,就)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连词,却)

《鱼我所欲也》中的实词。

心:天性,天良

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而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 例句: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于 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3.是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做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4.得 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尔 助词 例句: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6.为 为了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7. 之 人之所欲 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 的 皆有之 代词 它 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 代词 它 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与之 代词 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 受之 代词 它 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为之 代词 它 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 结构助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 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生存


9.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 给


10.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 益处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虚报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增加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5. “辩”通“辨”,辨别

1、而:

①舍生而取义者也(表并列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

③呼尔而与之(表修饰)

④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表修饰)鱼我所欲也中的实词虚词积累那人被打了一阵后仍不见停手的意思,原以为自己一人承担,最多被骂一顿,却不想此刻看来,倒像是连小命都要丢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