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赋》全文(部分)及解释如下:
全文(部分):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解释:
李白在江陵时,遇到了天台山的司马承祯(字子微),司马承祯称赞李白有超凡脱俗的气质,认为他可以与神仙一起遨游宇宙。李白因此受到启发,写下了《大鹏遇希有鸟赋》来表达自己的广阔胸怀和豪情壮志。此赋以大鹏自况,描绘了大鹏的巨大威猛和自由自在的脱俗神采,同时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和摆脱现实羁绊的理想。全赋气势磅礴,豪放飘逸,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仿佛在迷茫中看见北冥天池中的巨鲲,随着大海的春流,迎着初升的朝阳,化为大鹏,飞起在空中。李白赋中的大鹏出于庄子寓言。大鹏的形象,在庄子文中诞生,在李白赋中完成。从此,大鹏作为一个壮志凌云,博击万里的巨大形象,彪炳于文学史册。但庄子和李白写此形象的目的以及形象的内容却有许多差别。
庄子写大鹏的目的,是说其与小小的斥鷃本无高下之分,庄子也未以大鹏自喻;李白则不然,他是以大鹏自比,寄托自己的远大志向。《大鹏赋》继承了庄、屈浪漫主义手法及杨、马、班、张排比铺陈的文风,开始形成李白自己独特的风格。[
《大鹏赋》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大鹏的形象。
《大鹏赋》中,李白将鲲鹏比喻为大海中的巨鱼,以鲲为"鱼身",以鹏为"鱼头",通过对鲲鹏的形态、动作、声音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其庞大、威武、不可一世的形象。
李白还夸张地描述了鲲鹏的速度和力量,通过与凡鸟的对比,强调了鲲鹏的神奇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