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_草书_草书草书大全图片

如何欣赏草书?

草书,是书法体系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书体,其变幻莫测,纵横跌宕,磅礴无极,不可端倪,蕴含了中国文人对天宇万物的拷问,也蕴含了旷达不羁,桀骜不群的文人风骨,然草书的实用和研究只在部分群体中衍行,由于草书体在实用中缺乏识别性和书写性,因此在推广和普及中存在滞塞,草书逐渐演变为字符为原体,点线为表现,以承载志趣,宣泄情感为主要的实用功能,延续至今。因此草书的欣赏也是一门相对专业的课题。愚以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交流:

一:格调


清包世臣《国朝书品》,将书法分为五品,即分别是“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草书分品亦然,(包先生在书中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此不赘述),然草书作为艺术,其品格分阶,相对感性,欣赏者对作品的感受不同,从而引起的共鸣不一,因此欣赏者本身艺术修为极其重要,从而衡量作品格调的高低。

二:字法


草成于汉 ,在隶书和篆书基础上演变而来,为了书写便利,字法和笔法都形成了较为抽象的符号演变,经过各代书法先贤的总结拓展,从而形成了以汉字本身为基础,以符号为空间载体的,新一套文字体系模型,衍生出了较为准确的“草书字符”;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两个部分,今草分为小草和大草(狂草),章草和小草基本字字独立,相对规范;然大草(狂草),点画连绵,省略极简,书者情绪波动相对较大,也由于书写惯性的影响,字符严谨度相对削弱,因此衡量一副作品的品质,字符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三:笔法


草书是以点线作为表现形式的,点线的质量、运动的轨迹、书写的节奏,情绪的控制、气韵的流露等方面,形成了草书独有的笔法体系,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黄山谷观船工划船,等等都是针对笔法的参悟,笔法的高妙为草书之骨也!

四:章法


草书(主要是大草)打破了“横成行,竖成列”的,传统章法体系,大开大阖,气象万千,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章法之眼由此而生也,到明清时更有“乱石铺街”之书论,字字大小相生,让揖有度,首尾呼应,轴线曲环,以达到自然成趣,无饰天成之境。

五:墨法


在古代关于书法的论著中,关于墨法的论述相对较少,然墨法在草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中国绘画中对墨的运用,有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又有枯、干、渴、润、湿的用墨之论,愚以为草书亦然,高妙的墨法运用,让作品神采更具,王铎的涨墨,林散之的枯木逢春的墨法,都让他们在书法史中,书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一个草书家,胸中都有一副气势磅礴,高远豪迈、酣畅恣意、超尘脱俗的大草书......


草书是书法之最高境界,完全没有了方块字的横平竖直,点划撇捺之束缚,任由书者书意驰骋,笔走龙蛇,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狂草更是草书中之颠峰神品、仙品,完成了书法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与升华。狂草重在一“狂“字,怎么能狂起来?如杜甫长安八仙歌中之草圣张旭,三杯下肚,脱帽露顶,如疯似癫,腕底游龙惊蛇,满壁朝雾云烟。张旭的代表作《古诗四帖》凡四十行,一百八十余字,笔画丰满流畅,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张驰大度,狂得已没有了自我,唯见云烟缭绕笔力抛鼎,实乃狂草一族凌绝颠峰之篇。

草书难写吗?那是必须的。要写好草书,不但要具备坚实的书法功底,更要有深厚的文学艺术基础,有超凡的领悟性,想象力,抽象思维。否则既便付诸一生努力亦难望及项背。

为此余曾有《张旭》一诗以述崇拜之心,借此提问一并列出,敬请各位师友斧正。

七言· 张旭

颠狂挥毫起云烟,

草圣三杯不虚传。

前无古人尘埃定,

后无来者亦堪言。

草书当然是书法中最难学习的一种书体。一件草书作品首先必须有气韵生动、线条流动飘逸、有节奏有快慢如一首好听的歌曲有高潮也低吟浅唱、有空间自然的巧布局、还有墨色自然过度与变化、更有文人气象的文化精神内涵可被人传颂……



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

1“简单”是在不懂草书书法的人眼里,写草书是乱画,在他们看来自己也会,乱画就是草书。[呲牙][呲牙][呲牙]

2为什么最难呢,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 ,要想写好草书,难如登天。

李白的(草书行歌)写出了写好草书的最高境界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草书带有鲜明个人特点,一看就知道是谁写的。草书满纸烟云,神采飞扬,犹如佳人 ,使人不能自拔!一副好的草书作品,千古流传,百年不一定能出一件作品,所以草书是书法皇冠。??




草书为书体中最高境界,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性情,所谓字如其人,就说明一切。好的一幅草书作品能够体现大自然之美,点画之间以及线条的强弱,均能表现出自然界中之变化。所以草书在点画和线条上要求非常严格,要做到自然流畅,缠绵而秀丽,给人视觉上带来美感。如张旭、怀素等。个人体会不代表大家

清翁方纲说:

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

草书不仅是最难的一种书体,还是世界上最难的一种中国人创造的最高的反映天道人格的笔墨艺术。

评价一件草书的艺术性,要看草书章法构成的难度,即草书挥洒的放逸程度,亦即狂度。

点画粗细之对比,字形大小之对比,线条长短之对比,结体疏密之对比,笔势收放之对比。

这五个对比度越大越好,否则非狂草,只是小草。


草书是最能抒发性情的艺术!

就像张旭,就像怀素,在喝醉的情况下还能把草书写精彩,甚至能发挥出平时不能达到的境界!原因是什么?是技能,是才气,是对书法的认知达到极高境界的体现!

有人说现代的书法家也可以达到写草书抒发性情的地步!是的!他们做到了抒发性情,可是,你看到了他们的败笔吗?别说是书法性情,即使是规规矩矩地写败笔都存在!基本功在哪里摆着呢!

草书需要高速书写能力,就像一辆跑车,在高速行驶中转向,刹车,加速,不会失控,不会失误,没有高超的驾驶技巧可以吗?敢吗?或许这个比喻不恰当,因为书法有人敢啊!不怕败笔的人敢啊!

狂草最难,个人感觉是技巧与力度与速度结合在一起的难!没有写几个方面的结合,就不难了!

草书是不是最难的一种书法?这个问题看从哪方面讲,要说识认角度讲,它是有难度,但要从书写的角度耒说,倒是比楷书好写的多。

草书的产生源于对正体字的快速书写的实用目的。比如,隶书的草写就是章草,而楷书的草写是小草,至于大草和狂草则已属于艺术化的范畴了。既然是为了快速,必然地不可能难度增加。倒是楷书的横平竖直是要经过练习才能做到的。

而说到草书作品的评价,从王羲之的《十七帖》,到怀素的《自叙帖》,再到王铎、傅山,乃至近代的于右任、林散之等等的各种草书,可以说风格不一、姿态万千,似乎没有个统一的标准,但其实不然。书法作为一种半抽象化的艺术形式,凡作品的评价都有两种方式,一是标准化,二是风格化。

标准化,就是参照标准的,历史的、大众化的审美方式来评价。比如,以欧颜柳赵以及田楷为参考来评判一幅作品。

风格化,就是从作品自身的角度出发,尝试体会和理解其风格线索或逻辑。当然,也可能由于其过于主观化而无法被人解读。

草书确实是几种书体中最难的!

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书家性情的书体。

草书第一难在技法元素:

草书是各种书体元素的融合。楷书的点画、行书的结体、隶书的块面、篆书的线条,都能在草书中得以体现。草书不是自身孤立存在的单一书体,写好草书尤其是大草需要各种书体的支撑。

草书第二难在章法和谐:

草书变化万千,如何能在变化中求得整体统一赏心悦目,是非常不易的。

草书第三难在才情:

光有技法元素和章法的融合还不够,还需要书家根据自身才情,打造属于自我的独特风格,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

当前在草书的书写当中,我非常喜欢和看好两位书家,李双阳老师和后起之秀李茂江老师,他们都已在上述三点上有很大的突破。

附上两位老师的作品:





看草书,其实无非几个方面。

第一步看章法,无论他的章法如何变化,首先要看是不是阴阳协调,墨色变化是不是丰富、顺畅。一幅好的作品,第一感觉就是舒服,舒服中带着丰富。

第二部是看字法,也就是草法。草书的用笔结字都是有规矩的。虽然很多人觉得草书千变万化,事实上它确实也能千变万化,但它有规矩,是规矩中变。

很多人是没规矩,瞎变,这就是不入门。也有些人如田蕴章一样,有规矩,但没什么变化,这就是比较普通的作品。

有规矩还能做到千变万化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能在书写中把字形的变化表现的丰富,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最后看笔法,草书笔法是非常难的。

主要是变化太丰富,用一面锋写跟用八面锋写,即便同一个字,同一个形,写出的水平也不同。

比如上边的连断,技术难度就不一样。

连着那个明显要运腕,而断开的那个只需要运指就可以。

技术的丰富性,是笔法的一个关键。

这就跟杂技一样,骑独轮车不算厉害,骑独轮车走钢丝就很厉害,骑独轮车走钢丝时还能扔五个球,就更厉害。

其实草书强调的就是规矩,规矩中带着丰富的变化。

谁能在严格的规矩下写出更丰富的变化,谁的水平就高,仅此而已。

当然,有些人变化不多,但意境深远,这则是更高的境界,比如董其昌。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任何书体都有自身的规范(即书法的法度),变化是在法度范围内结合书写内容表达情感的!草书多变,超出法度那不是草书是潦草了!一程不变那就同美术字一样了!不叫书法了!恰到好处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