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zhèng xiè)竹石原文注音版: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定青山不放松,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根原在破岩中。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千磨万击还坚劲,
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尔东西南北风。
全文翻译(译文):
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郑燮﹝1693 ~ 1765﹞,号板桥,扬州府属兴化县人。
郑板桥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学徐渭,石涛,八大的画法,擅长水墨写意。
在创作方法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
郑板桥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
他笔下的竹,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
他的墨竹,往往挺劲弧直,具有一种弧傲、刚正之气。
在艺术手法上,郑板桥主张「意在笔先」,用墨干淡并兼,笔法疲劲挺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
他还重视诗、书、画叁者的结合,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尤其是将书法融于绘画之中,画竹是「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画兰叶是「借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