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感恩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作为万物之灵,在感恩方面自然有着更具体的行为模式。
感恩可以让人更谦卑,使人更敬畏自然、尊敬长者,故而感恩教育必须要早。
故而于小学德育当中积极地展开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只是感恩教育需要明确其具体价值以及实施办法,才会实现教育的精准性和灵活性。
一、感恩教育于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德育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作用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使其能够构建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及行为习惯。
而感恩教育其是通过各类方式唤醒学生心中的善,让他们知恩、知恩、感恩、报恩,更可以让他们对人施恩。
可见感恩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内容。所以感恩教育对于德育的最大价值在于:
1.提升德育水平。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基础,做好感恩教育会让学生拥有科学的三观体系,让他们可以更深刻反省自身,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
例如在亲子教育过程里,小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从而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能够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并形成了积极的回报心理。
2.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
最近小学生、初中生跳楼轻生的新闻不断出现,这说明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滞后,其没有意识到生命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导致他们离开后,父母生活在了思念和愧疚当中。
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生命的重要性,使其感念父母的恩情,从而有效地避免此类惨剧发生。
也能够让他们尊重生命而不会肆意剥夺动物、植物的生命[1]。
3.树立小学生责任意识。
感恩教育因为让学生感念父母恩德,从而让他们可以主动承担家庭劳动义务;
因为感恩社会而承担起维护社会秩序、卫生的义务;
因为感恩祖国的培养,而积极努力学习于未来回报祖国。
通过一次次感恩教育,让学生拥有了越来越强烈的责任意识,让他们的心灵不断成长、成熟。
4.驱动学生施恩他人。
社会上广泛存在受了他人帮助后而积极帮助他人的人,这便是典型的施恩。
在小学德育当中通过不断感恩教育,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能够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援手。
二、小学德育当中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
小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差,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时往往会面临一些话术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会导致感恩教育大打折扣。
所以在德育当中需要结合小学生这样的特点,采用情境塑造、亲子教育、爱国教育等方式来实施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项,从小学生就要抓起,父母更是要言传身教。
教给孩子要懂得付出和感谢,别人帮助了你,要心存感激;父母的付出不需要回报,但能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只懂得索取;以及孩子平时在学校的尊师重道等,都是为了更好的让孩子有一颗感人恩的心。
对,很重要,孩子从小就要懂得感恩,知道父母养育他的不容易,知道老师的辛苦,只有知道这些,才能珍惜来之不易的辛福和亲情,才会去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才会听老师的话,认真听讲,否则,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就不会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东西
小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加上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无论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还是对孩子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1、对社会而言,感恩教育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养成尊重他人、感恩祖国、乐于奉献的社会风气;
2、对于学校而言,感恩教育能形成尊师重教、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的良好校园环境;
3、对于家庭而言,感恩教育能让孩子从小养成尊老爱幼、感恩父母、勤俭持家、热爱劳动的家庭美德和习惯;
4、对于个人而言,孩子从小接受感恩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来会成为对国家有用、对工作负责、对他人友好的好公民。
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懂得爱,而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长大,将来进社会后,才懂得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感恩他人。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而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日子久了,他会认为从父母那得到的关爱是应该的,只知索取,不知回报。
那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父母要实行身教,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
2,让孩子分担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收拾桌子,洗碗,叠被子等。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3,给孩子感恩的机会。孩子的习惯都是平时养成的,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感恩的机会。
一、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的重要方面。感恩教育可使小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有利于完善小学生的人格品质
当代小学生基本上出生于新世纪,学生自入学起就面临着学习上的竞争和考试的压力,对“知恩图报”等中国的传统美德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常出现以个人为中心的行为倾向,把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现在的小学生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承载了家人的太多期望。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从生活的细节当中感受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以及为自已的成长付出的艰辛,从心底尊敬长辈、感谢长辈,以及在言语上、态度上谦逊温和,并在家中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言行中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这样既可以使孩子健康地成长,也能让父母等长辈感觉欣慰,这对于和谐的家庭氛围的营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禮貌,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感恩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自古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名句。感恩教育,从来都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美德。
小孩没有感恩意识,不仅在对人处事方面不够圆滑,也会大大影响到未来的人际关系,甚至连工作职场也可能会因为他的“不礼貌”,而让他人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严重可能还会面临被淘汰。身为父母,应当要重视小孩这一方面的教育培养,毕竟怀有感恩之心的小孩,也较为懂得尊重他人、孝顺父母,情商也比较高。
一、懂感恩的小孩情商高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能心存感激,懂得感谢的小孩情商相对比较高,他们具备热情、坚定、机灵、细心的特质且更加有活力,这些小孩也更倾向乐于协助他人。小孩在正确的引导之下,是不会自私的说出只喜欢自己的新玩具,或是自顾自的吃起食物,而是会想起曾经协助过自己的朋友与亲人,并分享给她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