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不受邑原文及翻译_曾子不受邑原文及翻译注音

启示:无功不受禄,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虽然曾子对鲁国没有什么贡献,而鲁国国君要给他一座城镇,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表。然而,如此丰厚的馈赠,曾子不肯接受,不敢接受,也是有道理的。

他回答鲁君派来的人所说的一段话,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反映了出于寻常的馈赠,正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负疚的心理状态和思虑。

亲友间的相互赠送,系于情谊,不必过于拒让,因为彼此没有什么报答不报答。但是,如鲁君以采邑相赠,非同小可,有必要拿曾子的话来考虑考虑,是否应该接受。

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本文讲述的是鲁国国君敬重曾子, 送城镇给他, 但却多次被他拒绝, 表现了曾子高尚的气节。

《曾子不受赐》反映了曾子有自已的气节,不因小恩小惠放弃做人的尊严。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答:1. 不屈从、不苟合、刚直不阿清醒处世的君子品格 2.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不轻易接受别人的馈赠,这样人才能行的正,坐的直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