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由“七月半”丰收祭祖演变而来的。民间的七月半正逢初秋,有非常多的农作物成熟,是丰收和酬谢大地的日子。这天农民会用新米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被叫作“中元节”是源于道教的说法。传说,七月十五日是地官的寿辰,地府大开,所有鬼魂都可以来到人间。因此民间在这天准备好饭菜瓜果来迎接已故的亲人的亡魂,来到人间的鬼魂享受人间的香火和施食,心中有向道之心后再由道士作法超度,使他们早日解脱,也不会在人间作祟,变成魍魉作恶受苦。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又把三元配置到农历的三个日子,因此七月十五就被称为“中元节”。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下面小编带来的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解读。
中元节发轫于中国民间传统宗教,是中国百姓对祖先崇拜以及鬼神传说的具现化,其中祭祖为重要核心。
道教称“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而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为三官大帝的诞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亦称作元宵节。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又叫鬼节、七月半。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水官生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又叫做十月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