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
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核心思想其实就是 务实疾虚
政论家王充的论衡讲的东汉。
《论衡》这本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在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王充的《论衡》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针对神秘主义的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为“异书”。
读后感:彼若衡,有物质之衡,亦有意识之衡。物质之衡,不可失衡。意识之衡,亦不可失衡。然,意识之衡,以物质之衡为表,断难脱离物质之衡而存焉。
故有云,物质之衡与意识之衡联袂,相互依存,难以割舍,不可分离。
如无物质之衡,则意识之衡无枝可依。
如无意识之衡,则物质之衡存在无意义。
惟有物质之衡为根基,意识之衡依托之上而存在,方才显得出思想精神。
两者之间,犹如波粒二象性,本为同根生死存亡与彼此依托,只不过需要智人以慧眼之辨识为根本,方可如管中窥豹,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