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唐诗(蝉唐诗虞世南)

李白没有蝉的古诗,蝉是虞世南诗作。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全诗托物比兴,诗人以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形象完整丰满,韵味含蓄深长,描写动静结合,细致入微。


《蝉》唐代:虞世南

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话文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上面三首即所谓唐诗中的“咏蝉三绝”。

知了就是蝉,诗句有:

1、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柳》

2、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出自元代卢挚的《沉醉东风·重九》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