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采桑子辛弃疾》宋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白话释义: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事愁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了作新词没有愁苦硬要说愁。现在尝够了的忧愁的滋味,想说而终于没有说。想说而终于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写作背景《采桑子辛弃疾》又称《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虽闲游山水间,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辛弃疾的《采桑子》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词作。词中以采桑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桑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词作更加生动感人。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共鸣。辛弃疾以其独特的才情和感人的词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词人。
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