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
他最知名的一首山水风格的诗为: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过始宁墅
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
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
缁磷谢清旷,疲苶惭贞坚。
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
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
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
谢灵运的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声色的描绘、拟人的修辞、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
谢灵运山水交融艺术特色
第一特点:对山水景物的声、色、光都有生动的描绘。
在作品《入彭蠡湖口》中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画也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崩奔”、月下哀猿的悲鸣之声、“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二特点:拟人的修辞。
谢灵运的山水诗中拟人的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合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本是写人的主观感受,但是诗人那平淡的笔调中表现出那么亲切的感情,以致于无知无觉的山水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感情,与诗人成了一对心神相契的至友。
第三特点: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
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于汲取了经、史、子、句入诗。如“渔钓易为曲”是借用了《老子》中“枉则直,曲则全”的意思,实际上隐含了委曲求全的处世之道;“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一句,则是取之于“黄鸟黄鸟,无集于栩”(《小雅·黄鸟》)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联系到这些诗篇以后有“谁从穆公”、“此邦之人,小可与处”、“吹笙鼓簧,承筐是将”等句子,我们可以推测,诗人是想起了自己的仕途坎坷。由于谢灵运的诗风朴实,全无淫靡之气,且他的山水诗篇消灭了两晋以来盛极一时的游仙文学,初步打破了玄言诗风,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四个特点: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
从整体来看,谢灵运的山水诗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个人色彩,读他的诗我们总能感觉到一个大写的“我”字。这就是说,在他的山水诗中,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存在。类似“平生协幽期,沦踬网微弱”的诗句,虽然在感情上没有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样强烈,但我们仍可以看到诗人个人的感情在诗中表达。在登临山水的时候,诗人总是要时不时地跳出来,抒发一下自己抑郁的情感和哲理上的感悟。当谢灵运的笔墨具体到写景的层面,态度马上就客观起来,于是一系列写实而不带作者个人感情色彩的优美的山水诗句就从诗人的笔下倾巢而出。因此,从局部写景的句子来看,谢灵运的诗作更具有客观写实的风格。
谢灵运创作的山水诗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并使山水诗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进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为山水诗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一,谢灵运首创了山水诗的结构模式,细读他的诗你会发现,几乎每首诗都是先叙述登游原因或登游线路,接着具体写景,最后发感慨。
其二,景情交融,雕琢细腻。
其三,对山水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如“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等,这就给读者以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之感。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这些诗歌在艺术上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精工富艳的风格。谢灵运诗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意象密集,对偶句多,语言深奥典雅,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富艳精工的风格。谢灵运习惯运用移换形之法,将其所见收入诗中,对景物作全景式的铺陈,从而形成了他繁富的特点。
第二、生动细腻的景物刻画。谢灵运诗虽就整体而言颇有雕琢繁芜之感,但就描写刻画自然美而言,却常给人生动细腻之感。其诗在写景上,主要表现为对声色的追求。对于色的表现,如《入彭蠡湖》中“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作者没有涂抹万紫千红,只用绿野作底色,白云作点缀,抓住春天那充满阳光,洋溢着生命力的特点,构成了一幅素净柔和的图画。对于声的描绘,如《石门岩上宿》“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以动衬静,写夜晚深沉,鸟鸣声、落叶声格外清越。这种对声色的描绘,反映出诗歌创作上的一种新的趋向,对后代诗人创作影响很大。就此而言,谢灵运可以说是诗歌创作新时代的开创者。
第三、结构上的程式化特点。谢灵运诗歌从整体结构而言,往往先作出游,次写见闻,末尾谈玄说理,拖着一个玄言的尾巴。这种以叙事——写景——说理所形成的结构模式,使谢诗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特点。至于形成这种程式化结构的原因,可以说与谢灵运山水审美意识上的局限有关。谢灵运一生都不能忘怀于政治权势,当他政治失意进而游山玩水时,只是把山水作为一种感观上的刺激,以此掩饰他对权位的热衷。故而他在写景时,并不能真正做到情、景、理三者的完美融合,也无法形成一种完整浑然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