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公版本或者王弼版本的最好。
原因是这两种版本的原文完整度高,逻辑思维体系最严谨;也是市场流通最广的版本。其次是傅奕版本。然后是帛书版本,这个版本有一定的残缺。最后是竹简版本,这个版本残缺最严重。
读《道德经》纯粹从文学翻译角度作为切入口可选择《零基础读道德经》,这本书采用王弼版本,完整地揭示《道德经》始于真知灼见止于至善知行合一的哲学博弈思维体系!逻辑思维清晰。
按照这个思维体系明了为什么要做一个上进的好人,多为社会做贡献!
中华书局的《老子道德经注校释》,里面以《王弼道德经注》为底,对照马王堆汉墓《道德经》来释疑的。
没区别,除了名字不一样,内容一样的。
《老子》就是《道德经》,《道德经》就是《老子》。
叫《老子》是从书的作者命名的,就比如庄子的书叫《庄子》、孟子的书《孟子》。这是先秦时古籍普遍的命名方式。
叫《道德经》是从书的内容命名的。
实际上最早这本书叫做《老子道德经》,魏晋以后,注释者们多称其为《道德经》,这两种称呼现在则共同存在,没有区别。
第一种:
无名,天地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第二种:
无,名天地(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第三种
无,名天地(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第四种
无名天地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