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_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什么意思

把自己比作菩提树,明镜台,本身就是一种执著。我们追求完美,追求卓越。但谁达到了完美,谁是真正的卓越。达不到,便苦痛。我们追求无法达到的目标,成为不是自己的人。

把这一切抛开,认识到不完美,甚至完美与不完美都是人类自造的假象,迷惑人的东西。

人就是人,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将其理解为:

菩提是个觉悟,哪里有什么树可言,心如明镜一般,又哪里来什么台;本来就是什么都没有,又何来惹尘埃一谈?还有人将其理解为:

人的身体就犹如菩提树一样,有根,心灵就像明镜台一样,敞亮。但是明镜有时候也会变得黯淡无光,所以我们要时常擦拭它,以免它惹上灰尘,障蔽了光明的本性。总言之,有各种各样不同版本的理解。不过,可以确切的一点是,我们对这的理解,大体是一样的。

这是禅宗六祖慧能写的一首揭语,意思是:这世间没有能够让我们长出智慧的那种菩提树,也没有能够照出我们自身佛性的那种明镜,这世上什么都是空的,即使我们通过修行获得的智慧,通过修行激发出来的佛性光芒,也都是没有的,世间什么都没有,哪里还能够有尘埃呢!

菩提是指一种就像道那样的,而菩提树呢是有形的。道本身是无形的,形式是有限的,不能用有形的东西把像“空”相罩住。儒家的“君子不器”意涵差不多。本来是无量的自然之道或法。

明镜亦非台,心如明镜,本性清静,而非人为造一镜台去对照。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色空的思想,世界是空相的,我们所有的意念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加进去的。本来无一物,“境由心生”,烦恼也来自于人的主观意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